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章详细

家长们,千万不要绑架孩子的未来!


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多么神圣的字眼。这些用来形容大学和大学生的略带奢华的词语,如今读来,却莫名其妙地感觉有一些讽刺的味道。象牙塔如何暂且不论,单说当今之天之骄子的所作所为,光怪陆离之处每每令人扼腕叹息。

上课找人来替,花钱雇人出操;成宿网吧游戏,出租房里逍遥;学分东拼西凑,考试也敢顶包;吃喝玩乐通透,学业技能真孬;父母望子成龙,不知群魔成妖;望洋兴叹试问,怪相何人操刀?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大学分成了三六九等,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学生身价竟然不如农民工。每逢高考季,考生家长就如同集体患病,病态病状雷同,精神极不稳定,且病情高发群发,过后不治自愈。为了考生备考,毒死一池青蛙;为了考生高考,亲人离世不告;为了高考应试,家长拦车堵路;为了确保考生争抢过桥,人性也都可以全抛。

家长含辛茹苦,学子十年寒窗,最终拔得头筹,不负众望。放眼望前路一马平川,获得“门票”便错觉前途无忧。为了将孩子“举”上高等学府,父母甘愿牵马坠镫。这一边精打细算、期待知识改变命运;那一边挥霍无度,哪曾想明天何去何从。父母倾全家之力,把一个大大的赌注压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尚未毕业,已然感觉大厦将倾。

大学生不学习,不爱学习,不想学习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一个通病。大众化的大学生群体上课手机伺候,下课把妹网游,快递此伏彼起,争赶时尚潮流。老师绞尽脑汁,为把学生看管在课堂,指纹刷脸可谓机关算尽;为把学生留在学校,家长导员配合围追堵截。但是,不忍直视的一幕幕依然反复上演,大学生就像是患病的疫群。自杀、吸毒,抑郁、自闭,欺辱、谋杀,精神错乱。即便是学霸,即便是不占少数的在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也问题多多。在不知情的人的眼里,他们每天上课、吃饭、考试、睡觉,交友、恋爱、运动、唱歌,是完全正常的大学生活片段。但是从明眼人来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四年,就像是好莱坞上演的一部恐怖片,在时间的轨道里,看到的是一群僵尸在行走,这群人不知每天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每天该干什么,不知明天将要发生什么,不知自己可能变成什么,只是机械、僵化地重复着设计好的动作,不问为什么,不做任何改变和论争。

有人怒斥学生不务正业,自甘堕落;有人批评老师不负责任,水平不高;有人责怪世风每况愈下,不良风气穿透了大学围墙;有人斥责学校,收了学费便不再为了学生多思多想。而唯独没有被问责的却是家长。每个人都在问,究竟是谁导演了这场戏?是谁将青春励志片导成了一部部令人叹息的时代悲剧。在此,我想大声疾呼的是:家长们,不管你们承认与否,是你们亲手导演了自己孩子做主角的这部戏!不作为、不良学子的今天的结果,就是你们当初亲手埋下的种子。你们以亲情为武器,以自己是家长为理由,以成年人的阅历为资本,以孩子的无知为借口,自己为投资人,亲自做制片、亲自做编剧,提前设计好了场景和结局,然后不由分说地选定孩子做主角,而且不允许主角对剧情做任何调整。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以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正误的理解来校正孩子的思想,最关键也是最糟糕的是,你们主观、强制地绑架了孩子的未来!

大学生不学习很奇怪,经过千辛万苦考上了大学,最后却因为长时间不参加教学活动或者拿不够学分而被退学或者无法毕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的高考是被世界公认的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通过艰难的高考而入大学的学生,其学习力毋庸置疑。况且大学的学习强度比之高考难度可谓不值一提。但是,依然出现了前文所列举的诸多怪现象,有的学生对于上课学习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这实在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各方反省和反思。但是这其中最该反思的就是家长。因为你们是这场戏的导演,虽然故事的主角人为地改变了你们设定的故事的结局。

高中阶段的知识就如同房子的地基,打好的地基平平整整,但是要盖出什么样的建筑,那就大不同了。基础可能是平地、洼地、坡地、山地等各种地况,所谓因势利导,方能有所作为。但是事实上,更多的家长以一己之见,完全无视地质状况,无论什么地基,一律硬要盖起高楼。这里所说的地质状况并不是说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孩子兴趣性格所在。而父母所要盖的高楼,指的就是就业和收入。从高中考入大学的学生,大都对于专业几无认知,都是慢慢地通过学习和了解后,有的轻而易举地就进去了,有的经过努力钻进去了,有的一直在外围转来转去,有的怎么努力也进不去,还有的根本就不想进去。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里把一些例外的因素除去,只说普遍性的状况。进入大学的学习基本是有针对性的学习,尤其是进入大学二年级以后,所说的专业也可以直接理解为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在报考志愿时,父母提前为孩子选定了职业,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是不是适合这个职业。一厢情愿地以为孩子学了就能会,会了就能毕业,毕业了就能从事选定的职业。其实不仅是不然,而且是大不然。从辍学、厌学的学生群体来看,几乎都是对学习的专业不感兴趣,也大都从专业课开始便逐渐拉开差距,直至完全放弃学习。这些学生的常见特点是普遍情商较高,而且多有自己突出的爱好或专长,而这些爱好和专长一定与所学专业格格不入。

说到这里道理应该很清楚了,父母想要孩子干什么绝对不是把他送到大学里就万事大吉了,弄清楚孩子想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才是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硬道理。虽然父母一定会认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幼稚的,所以肯定会垂帘听政甚至连帘都不垂。但是家长莫忘,你从小看到大的孩子的秉性是不变的,而这种秉性本身也是有着清晰的职业性格的。

又值高考季,万千家长废寝忘食地在为考生单方地设计前程,我想再次提醒家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方能发挥长处,才能期待有所作为,不要用“我这是为你好”、“你将来就知道到了”这样的话语来心安理得地代替孩子选择,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美好的愿望和亲情之爱甚至是威严和高压可能能够迫使孩子放弃自我,但是这些都代替不了因兴趣爱好与专业的格格不入而可能导致未来学业的半途而废,或者即便是勉强过关了,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也依然是痛苦纠结。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用你的意志来绑架孩子的未来。

视频课堂



上一篇:找到你生命中一直没有放下过的

下一篇:人力资源专业介绍